
璧津楼雄踞在凌云后山的山道上。从山顶俯视,好似于青山绿水间突然出现的世外仙境。从山下仰视,又不失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气势。
璧津楼原址在乐山城南,建于宋代,据《水经注》和宋代魏了翁《璧津楼记》记载,“璧”字取自青衣江盛产璧玉,“津”字是渡口的意思。王勃“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”就是对岷江在新津五个渡口的描述,故名“璧津楼”。现建璧津楼的地方,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庙。
璧津楼移建此处,依山取势,不拘一格,具有明清寺庙建筑的特色。牌楼正坐石阶,右面沿崖端建有15米长廊,左面向上依次排列三层楼房,有一小院落。整个璧津楼参差而紧凑,碧瓦朱楼,组成一个辉煌秀丽、雄壮雅致的仿古建筑群。